{《生动有趣的电子称象》案例分析}

1. 老师没有发现上网和玩游戏的同学,也没有发现一直没有完成基础自测的同学,你觉得原因是什么?谈谈你认为可行的解决办法?

 我认为首先是上课的王老师针对网络环境下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利弊在备课时考虑的不充分,对学习对象的学情分析不到位第二、可能是出现技术问题——监听监视功能出错,教师的机器不能控制学生的机器;第三,学生可能会专门寻找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一些漏洞,在广播教学过程中让自己的学生机脱离广播教学网。第四、是课堂缺少师生互动,教师单纯依靠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并没有深入学生中去实际检验学生的听课状态。

 针对以上种种可能我认为上课的王老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改进:1、加强纪律要求,在进入多媒体网络教室上课前老师就应该给学生明确好纪律要求,可以倡导同学们互相监督;同学们有了一定的规范约束,在课上就会更自律些。2、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和维护。降低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率”。(3、教师要做好课堂的“巡视、指导、帮助”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状态中;对重点学生做重点观察。

 2.“电子称象”课中,老师和学生应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哪些功能?

在“电子称象”课中,(1)我认为王老师播放动画让学生看,运用的是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2)王老师在教师机的监视器上随机观看学生的自学自测情况是利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屏幕监视功能。(3)学生用电子举手功能示意通过检测,有些学生因为遇到了问题使用电子举手来寻求老师的帮助和指点,这是运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电子举手功能。(4)老师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的遥控指导对学生进行检测辅导,运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遥控辅导功能。

3. 你觉得这堂课的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分别在哪里?

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王老师大胆尝试将语文学科与多媒体整合,选择在网络教室与同学们完成《称象》这一课,比较好的发挥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课堂容量,特别在课堂上设计了“课文游戏互动区”这个同学都能参与的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因为媒体环境的创设,学生个别化学习也有了空间和机会,老师对于媒体技术运用也颇为熟练。课堂上学生用“电子举手”功能向教师求助,增强了交互能力,自主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失败之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对于二年的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有些不妥。(2)王老师在学生个别化学习中未能更好的关注学生的差异,如学生自觉性的差异,学生对于媒体使用水平的差异等,导致课堂监督调控力度不够,课上出现“开小差”的同学,更出现一直带着困惑而未能解决的同学。(3)课堂评价方式过度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4)老师没有更好地发挥互动作用,及时引导帮助学生进入状态。

4.你认为什么样的课程活动适合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学?

 第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向学生展示一些多媒体信息。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可实现全动态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的实时同步发送。第二、需要解决教学内容容量大的问题。第三、对于美术、音乐课中的欣赏课,可以在多媒体网络教师进行教学,这样直观形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四、学习的内容自主性强,需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在多媒体教室学习,学生可以自己调用文件服务器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学习。

5.学生在自测和游戏的时候,电脑对学生的操作有一定的反馈,您认为这是否可以取代老师对学生的反馈?

 不可以。即使学生在自测和游戏的时候,电脑对学生的操作有一定的反馈,我认为这也不能完全代替老师对学生的反馈。机器毕竟是无情感的机器,它的反馈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机器的反馈也仅仅是知识点的诊断,没有针对性,不具有生成性,更不具有激励性。另外单一的机器反馈,会削弱师生关系,也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5班i组李芳 2013-7-28 15:29:00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案例分析 
  • 发表评论:
    心情日历
    <<  < 2013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站长公告
    最新日志
    最新评论
    最新留言
    用户登陆
    我的相册
    我的圈子
    我的好友
    友情链接
    博客信息



    天涯博客欢迎您!